在使用PET双面胶后,揭开被保护的物品表面保护膜后,在被保护表面上发现残留的压敏胶,并且无法轻易清除,不得不说这是让保护膜生产和使用厂家最棘手的残胶问题,它不仅破坏了物品的美观,也造成被保护材料的污染,那么表面保护膜为什么会出现残胶呢?
残胶出现通常有三种情况:
一、内聚破坏:被保护表面和基材上均有压敏胶,且保护膜涂胶面失去光泽;
二、粘基破坏:被保护表面有较多胶皮残留,保护膜涂胶面可见基材;
三、迁移残留:被保护表面上有少量压敏胶残留,保护膜涂胶面光泽保持良好。
出现参加的原因比较复杂,不同机理才造就了上述残胶出现的三种情况,其中比较常见的一个原因是保护膜的剥离强度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生了变化,被保护材料贴上保护膜之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揭下来,短的仅仅几分钟,而长的在1年以上,大部分在3~12个月,在这段时间内,保护膜的剥离强度往往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增大,通常是先快后慢,最后趋于稳定。当剥离强度上升至超过内聚强度或粘基力时,就会发生内聚破坏或粘基破坏,造成残胶。
另一个原因是OPP保护膜的老化,保护膜是由塑料基材和压敏胶构成,两者都属于高分子聚合物,其老化机理主要有热老化和紫外光老化2种。保护膜老化后,构成基材和压敏胶的大分子链发生断裂,平均分子质量降低,内聚强度随之降低,进而发生内聚破坏。